首页 >>
首届非遗&知识产权论坛成功举办凤凰网启动魅力匠心栏目

作者: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17-9-25 6:39:00


首届非遗&知识产权论坛成功举办凤凰网启动魅力匠心栏目

2017-09-2418:45:06来源:凤凰财经作者:何清苑

http://finance.ifeng.com/a/20170924/15691921_0.shtml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协办,中华文化促进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张家界市商会以及北京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共同承办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北京湖南大厦隆重开幕。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信息中心、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际知识产权协会、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中国城乡国际发展交流协会、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非遗网、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凤凰网、中经全媒体、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等多家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

非遗项目『魅力匠心』正式启动

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先生在开场的讲话中讲到,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已经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共有1986人,其中有几百位已经去世,而健在的一半以上超过70周岁,老龄化严重。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挤压掉了非遗生存的空间,非遗本身很多又是依托于人工经验的“手艺活儿”,难以市场化,使得他们越来越边缘化,从而更加缺乏关注,更少有人愿意继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国家的软实力,尤其是经过多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根植在国家和民族内心深处自信的源泉和动力,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非遗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国家近几年也采取了很多的抢救措施,加大了非遗保护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举目皆知,非遗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国家的长远大计,需要付出更多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非遗法》实施已经6年了,根据文化部发布的落实《非遗法》情况评估报告,各地非遗保护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凤凰网作为“有风骨,敢担当,真性情,有温度”的媒体,自创立以来,始终坚守媒体责任与义务,秉承中华情怀,以全球视野关照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保护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着一份绵薄之力。面对非遗保护,希望能为非遗保护与中华传统文化做一点事情。

凤凰网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的『魅力匠心』栏目于会上被宣布正式启动。非遗文化之旅将又多一条探寻之路。

邹明先生表示,在这个提倡文化自信和匠心精神的时代,非遗文化是匠心精神的最典型代表,一个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一定是一个专注的匠人。我们会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探访并挖掘非遗背后的动人故事,一人一物全面展示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工匠精神。这档栏目将会以当代人的视角、大众的视角去探索和演绎非遗文化,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从而唤起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重视传统手工艺,吸引他们关注、加入非遗事业,并运用法律武器为传承、创新保驾护航,让匠心传承下去。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中国知识产权报报社副社长郭立新认为,非遗传承十分重要,但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更为重要。目前,非遗保护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非遗保护手段有限;二是一些非遗与现行法律有冲突,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又要合法合规。

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经济学家刘正山认为,从产权角度讨论非遗保护与传承非常必要。对非遗知识产权的界定,应放宽视野,从族群的角度,设置族群类的产权主体,由政府或第三方行使产权的功能,承担保护的责任,产权的收益可由族群受益。

中经全媒体总编辑李远认为,非遗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古往今来的灿烂文明,非遗这座巨大金矿如果无人问津,则只能被掩埋。调动大众共同参与非遗保护是重要课题,可以利用影视来全方位记录、展示非遗,拉近非遗和民众之间距离。作为『魅力匠心』栏目的承制方之一,亦相信『魅力匠心』栏目的推出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给予推动。

国家旅游局政法司司长周久才指出,旅游与非遗有很大的共生关系。将非遗保护和利用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非遗才会具有更多的新价值。坚守文化基因,要关注非遗,研究非遗,呵护每一个非遗项目。

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谢小勇总结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驾护航。

中关村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曲三强认为,非遗是昨天的知识产权,今天的知识产权是明天的非遗。需要找出非遗的法律属性;立法保护要根据非遗本身的特性来制定。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刘绿茵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是一种单纯的保护,而是一种组合的保护,非遗通过创新的手段达到产生新的知识产权;以大数据中心的管理方式,通过数据平台数据整序号等综合手段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性保护。

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农村经济与地区和业务部主任何平建议,要以改革创新思维做好非遗保护这篇大文章,不能把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用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去。非遗的所有特性与奢侈品所有特性相符,应通过创新发展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最终实现保护及市场目的。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的总结发言中,对此次论坛议题表示肯定,并感谢了在座嘉宾、专家学者。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应进一步梳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也应该区别视具体状态进而确定是否具备知识产权保护之基础。指出,知识产权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性,适用性的研究,是本次论坛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于此圆满结束。


    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务经授权并刊出本网站名


广告服务|诚征英才|保护隐私权|免责条款|法律顾问|意见反馈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773号
©智慧财产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1029095号 联系电话 86-10-58697823
Copyright © 2011 Caizh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