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没纸”背后知识产权保护的尴尬

作者: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16-4-12 6:39:00


“没纸”背后知识产权保护的尴尬

2016-04-1106:18:3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北京)

上周,有两则关于知识产权的新闻,对比起来看,像是个黑色幽默。上周末,首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在京举行,如何用好知识产权保护这个“驱动轮”促进创业创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此前,有媒体曝出工商总局商标局7个月未发出过一张商标注册证,理由是“没纸”。

一边是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边是有关部门的执行力却跟不上,凸显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尴尬。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行为。

然而,商标局“没纸”的新闻却给看起来要轰轰烈烈开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泼一头冷水。

企业注册商标,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的表现。而商标注册证则是商标维权的重要依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此重要的证书,竟然因为“没纸”卡了7个月,不免让人心寒。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尽管国家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做了许多工作,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也在加大。但是,从商标局“没纸”新闻在媒体和朋友圈上引发的吐槽来看,很有可能会抵销此前所做的部分努力,降低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效果的期待。

此外,商标局“没纸”事小,其反映出的有关部门少作为甚至是不作为的问题却着实让人担心。有媒体调查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某些地方存在主动性与执行力度层层递减的现象,一些地方保护工作不到位甚至是缺位。比如,由于人力、物力等客观原因或少作为等主观原因,一些地方对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不够,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纵容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

行政管理部门少作为或不作为,容易导致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缺乏信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有企业建立打假办,自己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长期下去,想搞创新的企业失去积极性,一些企业不敢、不愿投入研发。

从根本上看,行政管理部门的少作为或不作为是因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不够,为民办事的服务意识不强。有评论指出,商标局不是缺“纸”,是缺“服务责任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也将更加突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时应势、势在必行。

当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行政管理部门单方面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才能落实到位。企业不能一边叫苦不敢创新,一边制假售假;消费者不能一边抱怨假货泛滥,一边购买假货。但是,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度和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以及公众的期待。但愿别再有类似“没纸”的新闻泼知识产权保护的冷水。


    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务经授权并刊出本网站名


广告服务|诚征英才|保护隐私权|免责条款|法律顾问|意见反馈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773号
©智慧财产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1029095号 联系电话 86-10-58697823
Copyright © 2011 Caizh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