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树建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1996-1-11 0:00:00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是我们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以单纯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速度与效益的不同步,已经和正在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和与国际市场的日渐融合,市场竞争将越来越由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向以产品为载体的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竞争。我们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在实践的推进中将会呈现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各个阶段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都会有所不同。在起步阶段,我认为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必须从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入手,尽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直观和外在的表现是企业管理素质、经营水平的提高。必须让企业真正认识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效益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管理的任务就是使企业与市场实现有机融合与衔接。因此,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就成了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当务之急。当前抓管理,就是要切实医治好广泛存在于国有企业中的生产不计成本、流通不计费用的通病,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全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为此,应着力抓好三个转变:一是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由经营粗放型向管理效益型转变。在企业内部,应继续推行国内外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加紧申报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建立起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质量管理体系。二是注重开拓国内外市场,由产品生产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要引导国有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组织生产,依靠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市场销售率。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拥挤,沿海开放城市尤其应把发展的眼光盯住国际市场。三是注重培植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经济,由初级产品的加工型,向名牌产品的开发型转变。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又主要取决于“名气”:企业兴衰看产品,产品兴衰看市场。企业没有名牌产品,规模越大,浪费越大,市场占有率就越低;有了名牌产品,就可以较高的知名度雄踞市场、傲视群雄。企业名牌产品的开发和商业信誉的提高,必然带来产品结构的优化、存量资产的盘活、技术含量的提高,从而大大缩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必须在启动企业自我发展,提高内力上下功夫,迅速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九五”期间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起步阶段,技术进步是推进这一转变的第一动力。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加快技术进步的自觉性与紧迫感,没有真正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体,因此,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低劣、浪费严重等现象比比皆是。要加快技术进步,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最根本的是要启动企业内部推进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和优化资金投向,为企业自主创新添活力。要改革传统的技术进步投资体制和管理模式,变投资主体以政府为主为以企业为主,变政府审批项目为主为政策、市场引导为主,变无偿投入为主为有偿投入为主,使企业不断增强其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让企业在技术改造、开发、引进、创新中做到“自主决策、自筹资金、自担风险、自求发展”。同时,要优化资金投向,培植发展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给企业自主创新加压力。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还要使企业有外部压力。 引导企业由依靠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高消耗型经济,迅速向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型经济转变。按照这个思路,山东烟台市近几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科技“一票优先”制度,对企业科技进步实行强激励、硬约束,收到了良好效果。到1995年末,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国家级科技攻关课题3000多个,取得先进科技成果1800多项。近1/3的成果获省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填补国内外空白。 ———造就科技人才队伍,使企业自主更新有能力。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才是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活的载体。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更新的技术进步机制,还必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使企业有自主更新的能力。企业要通过内培外引等形式,大量聚积科技英才。有了人才,才能在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不断加以吸收、创新,企业才会有进步,才能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必须在完善经济要素组合和运行体系上做文章,逐步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改革经济要素组合方式。依据社会生产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管理模式,打破行业、区域和所有制界限,通过改组、改制调整企业结构,实现经济要素的最佳组合。既然改组的目的是引发“核反射”式的聚变效应,那么就不应再搞“1+1=2”的简单组合,也不要用行政手段强行“一刀切”、“拉郎配”,必须坚决克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弊端。企业改组联合可以强强联合,即选择产品关联度强、有市场前景的企业,通过参股、联合,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大、效益好的更强企业;也可以强弱联合,即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以强带弱;还可以租赁联合,挖掘亏损企业闲置生产资料的价值,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 健全国有资产运营机制。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不善、运营不合理、流失严重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坚决关闭国有资产流失的“闸门”,建立起国有资产有序管理、合理运营的机制。1992年,烟台市继深圳之后建立了全国第二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授权经营,从而解决了国有资产管理局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中间断层”。从3年多的运作看,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经营国有资产的基本载体,效果十分明显。公司通过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监控、收益及处理,可以法人财产权拥有者的资格,运用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和其他可支配的资金,进行入股、参股、合股等投资活动,组织全市国有资产的转让、出售、拍卖等经营活动,从而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有效运营。为建立经营者自身利益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紧密挂钩的双向联动机制,烟台市还从1995年开始,按企业利润和国有净资产增值率指标确定一个基数,对当年全部完成两项考核指标的企业经营者,由国资部门从国有资产分红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基金。如有一项指标完不成,当年不予提取奖励基金,并按下降率同比扣减其累存的奖励基金和风险抵押金。把国有资产的收益与经营者的个人利益拴在一起,克服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弄虚作假问题,增强了经营者的效益观念和利益责任。 优化资源合理配置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在宏观上创造一种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要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善于发挥财税、金融、审计、计划、工商行政管理等的杠杆作用,搞好对经济运行的宏观监测、预测和调控,使各种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人民日报》 〔19960111№I〕视群雄。企业名牌产品的开发和商业信誉的提高,必然带来产品结构的优化、存量资产的盘活、技术含量的提高,从而大大缩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必须在启动企业自我发展,提高内力上下功夫,迅速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九五”期间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起步阶段,技术进步是推进这一转变的第一动力。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加快技术进步的自觉性与紧迫感,没有真正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体,因此,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低劣、浪费严重等现象比比皆是。要加快技术进步,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最根本的是要启动企业内部推进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和优化资金投向,为企业自主创新添活力。要改革传统的技术进步投资体制和管理模式,变投资主体以政府为主为以企业为主,变政府审批项目为主为政策、市场引导为主,变无偿投入为主为有偿投入为主,使企业不断增强其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让企业在技术改造、开发、引进、创新中做到“自主决策、自筹资金、自担风险、自求发展”。同时,要优化资金投向,培植发展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给企业自主创新加压力。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还要使企业有外部压力。 引导企业由依靠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高消耗型经济,迅速向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型经济转变。按照这个思路,山东烟台市近几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科技“一票优先”制度,对企业科技进步实行强激励、硬约束,收到了良好效果。到1995年末,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国家级科技攻关课题3000多个,取得先进科技成果1800多项。近1/3的成果获省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填补国内外空白。 ———造就科技人才队伍,使企业自主更新有能力。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才是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活的载体。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更新的技术进步机制,还必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使企业有自主更新的能力。企业要通过内培外引等形式,大量聚积科技英才。有了人才,才能在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不断加以吸收、创新,企业才会有进步,才能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必须在完善经济要素组合和运行体系上做文章,逐步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

    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务经授权并刊出本网站名


广告服务|诚征英才|保护隐私权|免责条款|法律顾问|意见反馈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773号
©智慧财产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1029095号 联系电话 86-10-58697823
Copyright © 2011 Caizh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