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厉有为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1995-6-22 0:00:00


●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深圳发展起来之后,如何处理好与内地的关系,如何服务全国、辐射内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 ●深圳与内地横向联合出现了新变化:变内地资本金单向流入深圳为流入内地的“深资”越来越多;双方合作的空间和领域不断扩大;深圳为安置内地剩余劳动力就业以及帮助内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变面貌、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把“外引”与“内联”结合起来,使深圳的地缘、人缘优势转化成深圳与内地共享的经济优势。 ●深圳的实践证明了小平同志设计的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证明了小平同志倡导、党中央决策的建立经济特区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证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走一条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挥各自优势,互惠互利互助、共同发展的路子,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大有希望。 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深圳的发展证明这个“窗口”和“试验场”的作用是成功的。发展起来之后,深圳如何处理好与内地的关系,如何服务全国、辐射内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发展经济特区以及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内地的横向联合,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做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这对于促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极为重要。”江总书记的这段话,为正确处理经济特区与内地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是经济特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深圳与内地横向联合的路子越走越宽。 深圳与内地横向联合的新变化 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以来,全国不少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纷纷到深圳投资建立“窗口”企业。目前,深圳已有内联企业6628家,内地投入资本金近百亿元,工业产值及出口额占全市的1/4左右。可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内地的支援。进入90年代以来,深圳与内地的横向联合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内地资本金在建特区初单向流入深圳的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以前的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发展,合作空间和领域不断扩大。据银行统计,1990年深圳各家银行向内地拆出资金21.87亿元,到1994年深圳各家银行向内地拆出资金增加到77.75亿元,是1990年的3.56倍。另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至1994年,深圳企业到内地80多个地区兴办合作投资项目1390多个,总金额超过百亿元。深圳企业通过这些合作项目,把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带到内地,把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带到内地;又把内地企业带到深圳,把双方合作生产的产品带到国际市场。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实力的增强,输入内地的“深资”会越来越多,范围会越来越广,内地与深圳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深圳的“窗口”作用会越来越大。 其次,深圳吸纳了大量的内地剩余劳动力。1994年深圳平均每月注册的内、外资企业751家,现在全市注册的工商企业总计64379户,其中内资企业31916户,“三资”企业11251户,“三来一补”企业12023户,还有私营企业9189户。这些企业的兴建,吸纳了200多万人的内地剩余劳动力,按人均每年寄回家乡3000元计,每年寄回内地的共计60亿元,这对安置内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帮助内地农村脱贫起到一定作用。 第三,深圳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主动帮助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变面貌、脱贫致富。从1989年起,深圳市政府将市、区财政收入可用财力的2%作为合作发展基金,扶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具体的做法是,合作发展基金对确定的项目给予低息贷款,然后用项目的收入偿还基金贷款,使合作发展基金滚动发展。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深圳与广东梅州市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以后又逐步把合作发展基金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河源市、韶关市、清远市和三峡库区的巫山县等。据统计,深圳累计向上述地区投放资金8亿多元,其中合作发展基金3.3亿元,各种融资4.5亿元,捐款6000万元。在扶持兴建的115个项目中,交通、能源和老企业技术改造的项目占70%,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今年,根据合作发展基金数量的增加,市委决定,把合作发展基金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延安、井冈山和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 “三点一线战略”形成的经济优势 把“外引”和“内联”结合起来,使深圳的地缘、人缘优势转化成深圳与内地共享的经济优势。在外引内联的实践中,深圳逐渐形成了“三点一线”战略。所谓“三点一线”战略,是指充分利用特区优势,依托内地,面向海外,以产品加工、贸易、科技成果、资金和其他资源为纽带,将内地—深圳—国际市场三点连成一线,形成最佳组合。 实行“三点一线”战略,现已初步摸索出以下六种形式:一是生产加工劳动密集型。即把深圳特区初期建设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内地生产,或在内地新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在深圳接单,在内地生产,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形成深圳与内地“前店后厂”的新格局。目前全市已有500多家企业实现了这种转移。这样做,一方面充分发挥内地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优势,使企业降低了生产费用和成本;另一方面符合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同时密切了深圳与内地的经济关系,促进内地经济发展,使深圳更好地发挥全国“窗口”作用。可谓一举多得。二是原材料辅助材料供应型。即运用深圳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在内地一些原材料产地设厂,使深圳的龙头企业有可靠的原料、辅助材料的供应渠道。三是协作配套型。即以深圳的主机厂为龙头,充分利用内地现有的生产设备、厂房和技术力量,生产为主机配套的零部件、配套件和协作件。如深圳每年生产的几百万辆自行车,零部件协作配套厂多在江浙一带;深圳每年生产的几百万线程控交换机和几亿块手表的零部件协作配套厂多在广东一带,等等。四是技术开发型。深圳企业与内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企业联合,共同开发和生产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产品;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内地国有企业的老产品、老工艺,然后把他们的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如广东90%以上的小水泥厂,采用深圳开发的电子自动控制技术后,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益。五是参股控股型。深圳企业到内地国有老企业参股控股,使内地老企业不但转换了经营机制,改造了设备工艺,而且经济效益出现了转机。如牡丹江市电视机厂与深圳康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之后,生产康佳彩电,使这家亏损企业一跃转为该市的利税大户。六是出口基地型。深圳的一些大、中型外贸企业在原材料产地设立出口加工基地,对内地来说,可以得到资金和技术,把资源转化为商品,并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对深圳企业来说,有了可靠的出口货源基地和出口商品供应。深圳与内地两个优势互补,两个优势联合,形成新的优势。 此外,内地利用深圳这个“窗口”,在引进外资、技术、项目和管理等方面也起到很大作用。 深圳实践证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大有希望 深圳的实践完全证明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允许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江泽民同志去年6月视察深圳时,要求深圳对内地要发挥好“窗口”、辐射和带动作用,走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党中央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路线,使得深圳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我国在过去一段漫长岁月里,实行的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政策,结果是,条件不好的地区不富裕,条件好的地区也不能富裕,自然条件差但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无力开发富有的资源而不能摆脱贫穷,因此国家难以富强起来。这里严重的障碍是平均主义指导思想作怪。如果不克服这种平均主义思想,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并走出先富带后富的路子,共同富裕是很难实现的。 深圳的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中央决策的建立经济特区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在全国几个特殊的地方,中央给予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让特区尽快发展起来。一是让这些特殊政策发挥作用,利用更多的国际资源发展自己;二是为两岸统一和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做好促进工作;三是使特区对内地发展起到“窗口”作用、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四是起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场”作用。深圳发展的实践完全起到了以上四个作用。换句话说,深圳能起到这个作用,完全是中央的路线和给特区的特殊政策的作用。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变”,“特区还要特”。特区政策发挥作用越大,特区的发展就越快,对内地辐射力也会越强。 深圳的实践证明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深圳经济迅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圳改革开放16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35.9%,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递增42%,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递增60%,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52.4%,深圳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全国平均的3倍多。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种飞跃的发展速度是不可设想的,辐射和带动内地共同发展更是不可能的。 深圳对内地辐射力的增强,是与深圳的实力增长成正比例的。在1987年以前是内地单向来深圳投资,从1987年开始深圳向内地投资,当年投资760万元;到1990年“深资”投向内地达到17677万元;1991年、1992年“深资”向内地投入37.88亿元。这些数字表明,随着深圳经济实力的增强,向内地的辐射力越来越大。这种辐射是走一条发挥各自优势,互惠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路子。只有走这条路,共同富裕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党和国家给特区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实践结果,使深圳的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并带动广大内陆腹地的经济发展,这是铁的事实,这是得民心的大好事。我们一切工作最终要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来衡量,这样,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就大有希望。 《人民日报》 〔19950622№I〕,使深圳更好地发挥全国“窗口”作用。可谓一举多得。二是原材料辅助材料供应型。即运用深圳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在内地一些原材料产地设厂,使深圳的龙头企业有可靠的原料、辅助材料的供应渠道。三是协作配套型。即以深圳的主机厂为龙头,充分利用内地现有的生产设备、厂房和技术力量,生产为主机配套的零部件、配套件和协作件。如深圳每年生产的几百万辆自行车,零部件协作配套厂多在江浙一带;深圳每年生产的几百万线程控交换机和几亿块手表的零部件协作配套厂多在广东一带,等等。四是技术开发型。深圳企业与内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企业联合,共同开发和生产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产品;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内地国有企业的老产品、老工艺,然后把他们的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如广东90%以上的小水泥厂,采用深圳开发的电子自动控制技术后,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益。五是参股控股型。深圳企业到内地国有老企业参股控股,使内地老企业不但转换了经营机制,改造了设备工艺,而且经济效益出现了转机。如牡丹江市电视机厂与深圳康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之后,生产康佳彩电,使这家亏损企业一跃转为该市的利税大户。六是出口基地型。深圳的一些大、中型外贸企业在原材料产地设立出口加工基地,对内地来说,可以得到资金和技术,把资源转化为商品,并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对深圳企业来说,有了可靠的出口货源基地和出口商品供应。深圳与内地两个优势互补,两个优势联合,形成新的优势。 此外,内地利用深圳这个“窗口”,在引进外资、技术、项目和管理等方面也起到很大作用。 深圳实践证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大有希望 深圳的实践完全证明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允许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江泽民同志去年6月视察深圳时,要求深圳对内地要发挥好“窗口”、辐射和带动作用,走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党中央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路线,使得深圳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我国在过去一段漫长岁月里,实行的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政策,结果是,条件不好的地区不富裕,条件好的地区也不能富裕,自然条件差但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无力开发富有的资源而不能摆脱贫穷,因此国家难以富强起来。这里严重的障碍是平均主义指导思想作怪。如果不克服这种平均主义思想,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并走出先富带后富的路子,共同富裕是很难实现的。 深圳的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中央决策的建立经济特区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在全国几个特殊的地方,中央给予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让特区尽快发展起来。一是让这些特殊政策发挥作用,利用更多的国际资源发展自己;二是为两岸统一和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做好促进工作;三是使特区对内地发展起到“窗口”作用、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四是起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场”作用。深圳发展的实践完全起到了以上四个作用。换句话说,深圳能起到这个作用,完全是中央的路线和给特区的特殊政策的作用。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变”,“特区还要特”。特区政策发挥作用越大,特区的发展就越快,对内地辐射力也会越强。 深圳的实践证明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深圳经济迅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圳改革开放16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35.9%,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递增42%,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递增60%,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52.4%,深圳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全国平均的3倍多。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种飞跃的发展速度是不可设想的,辐射和带动内地共同发展更是不可能的。 深圳对内地辐射力的增强,是与深圳的实力增长成正比例的。在1987年以前是内地单向来深圳投资,从1987年开始深圳向内地投资,当年投资760万元;到1990年“深资”投向内地达到17677万元;1991年、1992年“深资”向内地投入37.88亿元。这些数字表明,随着深圳经济实力的增强,向内地的辐射力越来越大。这种辐射是走一条发挥各自优势,互惠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路子。只有走这条路,共同富裕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党和国家给特区的特

    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务经授权并刊出本网站名


广告服务|诚征英才|保护隐私权|免责条款|法律顾问|意见反馈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773号
©智慧财产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1029095号 联系电话 86-10-58697823
Copyright © 2011 Caizh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